
在使徒行传 25:23-27 中,保罗准备在非斯都、亚基帕二世国王、百妮基以及各军事和地方官员面前作证。
亚基帕二世国王得知犹太领袖试图起诉保罗并拘禁他后,请求听取保罗的证词。罗马犹太总督非斯都欣然应允了保罗的请求,并安排保罗第二天向国王交代自己的情况。
但保罗向亚基帕王作见证的地方,并非只有几个人的私人房间。这次会见是凯撒利亚精英阶层的一场盛会:
因此,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尼基在盛大的排场中聚集,在千夫长和城里显要人物的陪同下进入礼堂,在非斯都的命令下,保罗被带了进来(第 23 节)。
这件事发生在非斯都向亚基帕解释保罗被囚禁的第二天。亚基帕表示有兴趣听保罗讲道,非斯都同意安排第二天与保罗见面。地点是礼堂,这可能指的是希律大帝在凯撒利亚建造的剧场。这座剧场是一个露天圆形剧场,俯瞰地中海,最多可容纳4000人。
出席的不仅仅是亚基帕和百尼基。犹太人的王和他的妹妹也在盛大的仪式中一同进入会堂,这意味着他们可能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还有乐师和传令官在民众面前宣告他们的到来,向他们表示敬意。总督非斯都也在那里。
亚基帕和百尼基在盛大的庆祝仪式中,由城里的千夫长和显要人物陪同。这些千夫长被称为“千夫长”。“千夫长”是高级军官,可能相当于上校,负责指挥1000名罗马士兵。保全保罗生命并把他从耶路撒冷偷偷带到凯撒利亚的克劳狄·吕西亚就是一位千夫长(使徒行传23:10, 26)。除了高级军官外,凯撒利亚城里的显要人物也来听保罗讲道。这些显要人物都是富人、权贵和权势显赫之人。
重要的是要记住当时的情况。非斯都刚刚上任犹太总督,在那里待了几个星期。他正忙于巩固自己的总督地位。这次听保罗讲话,未必是出于聆听上帝真理的兴趣,而更像是精英阶层为了取悦犹太领袖想要消灭的政治犯而举办的一次活动。非斯都或许也想借此机会,表明自己正在接受一位杰出人物-亚基帕王的拜访,以提升自己的威望。
保罗被当作一个好奇的人,而不是一个能够讲述超自然真理的人,而受到认真对待。当然,这对保罗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抓住一切机会传福音(哥林多前书9:16, 19, 23,歌罗西书4:5-6)。有时,他向热切的听众和寻求福音的人传福音;有时,他又在地牢里,或向一群想要杀死他的暴徒传福音(使徒行传13:42, 16:25, 22:22)。总督非斯都下令,保罗被带进来……
非斯都介绍了保罗,并说明了这次会面的目的。他想请亚基帕帮忙起草一份致凯撒·尼禄的信,解释保罗被囚禁的原因以及对他的指控。非斯都不知该写些什么,因为对保罗的指控似乎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宗教争吵: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座的各位先生,你们看这个人,耶路撒冷和这里的全体犹太人都向我大声呼吁,说他不应该再活着(第 24 节)。
非斯都向亚基帕王致辞。亚基帕王是犹太人的王,属于希律王朝,是大希律的曾孙。随后,他又向在座的各位-凯撒利亚的军事将领和显要人物-致辞。现场有一大群人。
非斯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你们看,这人是全体犹太人向我申诉的对象。保罗此时声名狼藉,因为全体犹太人-主要是祭司和长老,尽管几年前也有一群犹太人试图杀死保罗-都向新任总督申诉,要他处置保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皇室贵族和权贵会对保罗的故事感兴趣。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这里多次向非斯都呼吁,高声宣称保罗不应该再活下去。为什么一个普通人会引发如此持续不断的、激烈的处死运动?
非斯都透露了自己的结论,以及保罗作为囚犯的身份:但我发现他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而且他自己上告于皇帝,所以我决定把他解去(第 25 节)。
就像之前的千夫长吕西亚和腓力斯(使徒行传23:29,24:22)一样,非斯都认定保罗没有犯任何该死的罪。尽管犹太领袖坚持要处以保罗死刑,但非斯都认为他们对保罗的指控毫无道理。宗教辩论并非该死的理由。
保罗的恶名远播,还亲自向皇帝尼禄申诉。这并非寻常之举。虽然这是每个罗马公民的权利,但亲自去见凯撒却是一件新鲜事。总督、总督和地方法庭通常负责处理犯罪案件。
一个没有犯下死罪的人,竟然上诉到皇帝那里,这话值得一听。既然保罗上诉到凯撒那里,非斯都就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决定把他押往罗马。
但这正是非斯都面临的麻烦。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尼禄解释这些指控:
然而,关于他的事,我没有确切的消息可以奏告我主。因此,我带他到你们众人面前,特别是亚基帕王面前,等调查清楚之后,好有所陈奏。(第26节)
作为一个异教徒罗马人,非斯都无法理解有什么实质性的理由将一个没有犯过任何罪的人送到凯撒那里。非斯都觉得自己没有关于保罗的确切信息可以写信给他的主凯撒。或许非斯都已经尝试写一封介绍信来解释此事,但却无计可施。
因此,由于这种混乱,非斯都把保罗带到你们大家面前,特别是带到犹太人的首领亚基帕王面前。如果在场的人在调查保罗之后,有什么见解或理解,非斯都乐意接受。他希望能有一些明确无误的资料写给皇帝尼禄。作为总督,在他上任一个月后,就把一个上诉的囚犯送去,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送他,这会让他丢脸。
费斯图斯评论了他所处的荒谬境地:
“因为我认为,解送囚犯而不说明对他的指控是荒谬的” (第 27 节)。
如果总督派遣一名囚犯,却没有任何信息说明该囚犯被带到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凯撒面前的原因,那确实是荒谬的。
罗马千夫长克劳狄·吕西亚将保罗偷偷带出耶路撒冷,他同样难以向总督腓力斯解释保罗为何如此受人关注(使徒行传 23:26-30)。他竭尽全力,但对罗马人来说,这些指控毫无道理。
犹太精英和这个人之间只是发生了争执。一方不断恳求罗马人处死保罗,而保罗则坚称自己无罪,并证明他相信死者复活,这始于一个名叫耶稣的拿撒勒人,保罗将耶稣奉为神。
非斯都因此感到困惑;他竟然不知道该向凯撒控告保罗什么罪名,这在他看来简直荒唐。这或许就是非斯都至今仍未将保罗押解到罗马的原因。
在下一章中,保罗将为自己辩护,讲述他如何信靠耶稣的个人经历,并恳求所有在场聆听他演讲的人也相信耶稣,他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保罗知道自己即将前往罗马,但他获得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可以与犹太最有权势的人分享福音,所以他充分把握了这一时机。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