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斯拉果断地回应了民众改变的承诺。他起身吩咐祭司长、利未人和以色列众人起誓,承诺遵行他的旨意;于是众人就起誓(第5节)。他敦促宗教领袖和民众正式承诺,强调悔改和忠于上帝诫命的严肃性。以斯拉的领导力尤为突出,他确保社群中的每一阶层-祭司、利未人和普通以色列人-都参与起誓,使他们团结一致地遵守。这种合一体现了集体责任,这标志着被掳归回的余民在复兴和重建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以斯拉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他于公元前458年左右抵达耶路撒冷,当时正值亚达薛西王在位)。他致力于遵守上帝的律法,并复兴人民的信仰,这对犹大人的属灵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让全体民众宣誓,以斯拉探讨了与外邦人通婚的紧迫问题,以及在上帝选民中恢复圣约纯洁性的更广泛需求。
确认誓言已宣誓后,以斯拉从神殿前起身,进入以利亚实的儿子约哈难的房间(6节)。约哈难属于祭司世系,负责看守圣殿的某些房间,这些房间象征着以斯拉选择用来私人休憩的神圣空间。以斯拉对以色列人的罪孽深感悲痛,他不吃饭,也不喝水,因为他为被掳之人的不忠而哀恸(6节)。他的禁食彰显了他对百姓行为的深切悲痛和严肃态度,也体现了属灵领袖在百姓偏离神的道路时,在神面前忧伤的典型。
约哈难的房间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建筑群内,是以斯拉可以亲密地寻求主指引的地方。禁食和哀悼往往是深刻悔改和祈求神灵介入的象征(正如在但以理书9:3等经文中看到的那样)。以斯拉不给食物和水,以身体力行地展现了人民的罪孽之重,感同身受他们破碎的境况,并热切地期盼着重生。
他们以果断的领导力,在犹大和耶路撒冷向所有被掳的人宣告,召集他们到耶路撒冷(第7节)。犹大,即南国,及其首都耶路撒冷,构成了巴比伦之囚后重新召集的群体的核心。召集的宣告特别针对所有从被掳中归来的人,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应对眼前的危机。召集的呼吁强调了迅速彻底解决不忠问题的迫切需要。
耶路撒冷,被尊为以色列的精神和政治中心,在巴比伦人的统治下遭受了毁灭,但在此期间逐渐重建。召集所有人归城,既体现了其核心地位,也旨在恢复社群在上帝圣约下的共同遗产。这次集会对于恢复国家独特的身份认同和维持以斯拉倡导的改革至关重要。
最后通牒非常严厉,凡不按众领袖和长老的建议,在三天内前来的,他的财物都将被没收,他本人将被逐出被掳之人的会众(第8节)。如此严厉的惩罚反映了以斯拉和其他领袖对此事的严肃态度。拒绝服从这项法令的人将被断绝与上帝子民的团契和影响力。设定三天期限的做法也与圣经中其他强调命令紧迫性的截止日期的例子相似(约拿书3:4提到了三天的旅程,前往尼尼微宣告悔改)。没收财物和驱逐出境象征着一项实际的审判,旨在净化人民对上帝律法的承诺。
除了维护共同体的圣洁之外,驱逐那些拒绝听从呼召的人也保护了子孙后代免遭持续的妥协。流放已经展现了长期悖逆的后果,以斯拉的领导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确保了圣约下的团结。人民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和短暂的悔改和聚集期,这突显了他们属灵危机的严重性。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