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告诉我们,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和其余被掳的人都欢欢喜喜地举行了圣殿的奉献礼(第16节)。这一刻发生在耶路撒冷,这座位于犹大山区的古老而重要的城市。大约在以斯拉时代,即公元前516年,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归回,并遵照波斯统治者的命令勤勉地重建圣殿。“圣殿”一词提醒读者,圣殿是整个群体有形的敬拜中心-是他们靠近主的同在和应许的神圣之地。
经文接着描述了他们如何为这座神殿的落成献上一百头公牛、二百只公绵羊、四百只羊羔,以及十二只公山羊作为全以色列的赎罪祭,十二只公山羊的数目与以色列支派的数目相等(第17节)。这些祭物意义重大,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深层意义。以色列民将所有支派都纳入其中,表明这一奉献行为涵盖了神圣约的全体,一直追溯到雅各的后裔。这种敬拜方式反映了摩西律法中首次出现的信仰与合一的更新,并预言性地展望了神子民最终实现赎罪与和解(希伯来书9章)。
最后,这段经文强调了他们如何按着班次指派祭司,又按着班次指派利未人,在耶路撒冷事奉上帝,正如摩西书上所写的(第18节)。归回的被掳者恢复了基于古代准则的精确敬拜组织,使他们与摩西时期设立的祭司和利未人的等级制度保持一致(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到13世纪之间)。这种安排确保了耶路撒冷能够继续进行正确的敬拜,支持了从圣殿重建开始的持续的属灵复兴。这样的结构也将他们与上帝的圣约应许联系起来,并强调了历史的神圣安排,并在几个世纪后,在真正的大祭司耶稣身上达到顶峰(罗马书8章)。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