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斯拉记 8:31-34 描述了这群人如何出发前往耶路撒冷,说道:“正月十二日,我们从亚哈瓦河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们神的手扶持我们,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和路上的伏兵” (第 31 节)。亚哈瓦河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这是一片广阔的区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在以斯拉时代,大约公元前 457 年,这片领土处于波斯统治之下。以斯拉宣称神的手保护了他们,并强调神的帮助如何使他们在这条重要的流亡归回路线上免受任何危险或陷阱的侵扰。
这些事件发生在巴比伦被掳之后,波斯国王亚达薛西统治时期(公元前465-424年)。以斯拉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文士和尽职尽责的领袖,他带领人民安全返回,强调守护他们的是上帝的大能,而非个人的智慧。潜在敌人的存在,揭示了携带珍贵圣殿物品走在如此公路上的真正风险。他们对上帝之手的倚靠,既是属灵的信靠,也是切实的保障。
这段关于从伏击中得救的记载,呼应了贯穿圣经的神圣保护主题,并表明上帝对信靠祂的人始终不渝的眷顾。正如上帝在旷野中给予以色列人的供应和指引一样,以斯拉的同僚在前往祖先的土地上恢复正当的敬拜时,也同样经历了上帝切实的恩惠。
以斯拉记述了他们旅程的成功,并记载他们来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天(第32节)。耶路撒冷对犹太人而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属灵意义,因为所罗门圣殿在公元前586年被毁之前曾矗立于此。听到他们休息了三天,或许仅仅表明他们身体上需要恢复,但这也与圣经中关于属灵预备的模式相呼应。
当时,这座城市正处于波斯帝国授权的重建过程中,而这些旅人很可能需要时间与当地领袖重新联系,考察圣殿区域的状况,并在归来的流亡者中建立团结。在早期的记载中,尼希米在进入耶路撒冷后也会短暂休息,这进一步说明了在开始重大任务之前,停顿是多么重要的一步。
这三天,人们不仅身体上得到了恢复,也得以反思一路平安的历程。驻足于这座他们期盼已久的圣城,他们会更加感悟真主的仁慈,回想起祂如何一路拯救他们脱离险境。
第四天,根据以斯拉记,金银和器皿在我们神的殿里称重,交在祭司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的手中……与他们同在的还有非尼哈的儿子以利亚撒(第33节)。称重是在圣殿区域进行的,表明他们对他们所携带的物品负责,并对其负责。米利末是一位祭司,他是负责管理所托付的圣物的关键人物之一。作为被掳后祭司团的一员,他将归来的被掳者与摩西和亚伦的祭司传统联系起来,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在测量过程中引入多位见证人,强调了神圣事务所需的透明度和正直。通过仔细核算每一块金银,以斯拉和祭司们既维护了圣殿礼拜的尊严,也维护了其领袖的可信度。这些礼物的腐败或管理不善将是严重的过犯,因此精确的处理至关重要。
以斯拉仔细地列出圣殿中的人名和职责,强调了他坚信圣殿的物品神圣不可侵犯,不容轻视。纵观圣经历史,从摩西时代到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时期,对待圣物的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上帝诫命的尊重或漠视。在这里,同样的原则得以延续,因为社群重申了他们遵守的承诺。
以斯拉记8:31-34的结尾写道,所有物件都数点称量,并记录了当时的重量(第34节)。这最后的注释强调了以斯拉处理方法的严谨性。每件物品都值得记录,不仅反映了物品本身的价值,也反映了它们所支持的崇拜。对严谨记录的执着为后世提供了清晰的记录,消除了人们对这些资源处理方式的任何疑问。
妥善保存记录也证明了上帝的信实。正如这群人一路上将自己交托于神的保护,他们也同样通过尽职尽责地管理圣殿礼拜所需的祭品来荣耀上帝。称量和记录的经文将整个旅程串联起来,彰显了他们忠信管家的至高境界。
以斯拉将每一个细节都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明确表明从祷告到安全通行,再到圣殿物品的移交,每一步都是在神的监督下精心安排的。圣殿再次拥有了必要的器皿和宝藏,以恢复敬拜,使所有人铭记上帝的圣洁和持续的关怀。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