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斯拉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他承认:“我们的神啊,如今我们该说什么呢?因为我们离弃了你的诫命” (第10节)。通过询问他们该说什么,他认识到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的罪,以及他们的悖逆如何违背了回归耶路撒冷的初衷。历史上,以斯拉是一位祭司兼文士,他在公元前457年左右波斯王亚达薛西统治时期抵达耶路撒冷,带领一群被掳的人从巴比伦归回。在带领人民进行灵性复兴之后,他现在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他们没有遵守上帝公义的标准。
以斯拉忧虑的根源在于,百姓选择遵循先知所赐予他们的诫命所禁止的习俗。他们背弃上帝的诫命,这与重建耶路撒冷-这座位于犹大地区的城市,在早期的征服中已被摧毁-的神圣目的背道而驰。他们复兴的希望似乎受到了威胁,因为他们没有分别为圣归给上帝,轻视将异教习俗与对救赎他们脱离流放之主的崇拜相融合的严重性。
他进一步回顾了上帝仆人对他们所说的话,并强调了你曾借着你的仆人众先知所吩咐的:“你们要进去得为业之地,是污秽之地……因他们的污秽。” (11节)这提醒我们,上帝最初呼召祂的子民在应许之地按照祂的标准生活,不像周边的国家那样,在那片土地上充满了偶像崇拜和不道德的行为。每一代人都应该坚守这些真理,然而归回的被掳者却重蹈覆辙。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不可与异教徒或他们的习俗混杂,这与维护圣约群体的身份和忠诚息息相关。新重建的耶路撒冷,坐落在大卫后裔君王曾统治的土地上,本应成为尊崇上帝圣洁的地方。然而,如果以色列人不听从先知的警告,最初导致他们被掳的可憎之事,却有可能再次根深蒂固。
妥善地占有土地也意味着遵守上帝的指示,坚守边界。祂说: “所以,现在不可将你们的女儿嫁给外邦人的儿子,也不可娶他们的女儿给你们的儿子……这样,你们就可以强盛,吃地上的美物” (第12节)。这条禁令并非针对种族偏见,而是为了避免上帝的子民采纳异教习俗时所导致的属灵败坏。以色列要拒绝与偶像崇拜的国家结盟,保持坚定,为子孙后代培育上帝的良善。
在古代,土地继承象征着神的恩惠,但也意味着要以尊崇耶和华圣洁的方式生活。上帝提醒他们切勿追求偶像崇拜者的繁荣,以此强调偶像崇拜的严重性。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植根于对圣约的忠诚,确保子孙后代都能经历祝福,而非因属灵妥协而遭受咒诅。
以斯拉哀叹上帝公正地回应了以色列人的过犯,却又仁慈地饶恕了他们,说道: “这一切因我们的恶行临到我们……因为我们的上帝,你报应我们,轻于我们的罪孽,并赐给我们逃脱的余民” (第13节)。这指的是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605年分阶段开始,随后是更多的驱逐,最终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毁时达到顶峰。忠心的余民能够在波斯统治下回归,这表明上帝的怜悯胜过了他的愤怒。
“余民”的概念暗示着上帝的手在苦难中保守他的子民。尽管他们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失足,耶和华仍然怜悯他们,让他们回到故土,重新开始。以斯拉意识到,即使这些被掳的人已经重新安置,他们也不配得到上帝的恩惠,因为他们轻易地重蹈覆辙,犯下了最初导致审判的罪孽。
以斯拉质疑重蹈覆辙是否明智,他问道: “我们岂可再违背你的诫命,与行这些可憎之事的民族通婚呢?” (第14节)这里的通婚不仅仅代表家庭联盟;它还表明人们愿意接受与敬拜唯一真神截然相反的偶像崇拜信仰。以斯拉担心,如果人们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招致应有的惩罚。
上帝可能勃然大怒,甚至要彻底毁灭以色列,这种可能性让以斯拉忧心忡忡。如果以色列完全背弃上帝的指示,他们就将不复存在。这一严峻的现实凸显了敬拜上帝的严肃性。如果以色列人继续犯罪,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未来-事实上,他们作为上帝子民的身份-都将岌岌可危。
最后,以斯拉宣告: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祢是公义的,因为我们这剩下的人……因这缘故,无人能在祢面前站立得住” (15节)。他公开肯定耶和华的公义,承认他们之所以存在,全是出于神的怜悯,而非他们自己的功德。耶路撒冷城或许会重建,圣殿或许会屹立不倒,但这一切都无法消除他们身上依然笼罩着的罪孽。
以斯拉的祷告以谦卑认罪的姿态结束。这些归回的被掳者身处几百年前应许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必须面对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他们每天都仰赖耶和华的恩慈。以斯拉承认无人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因此他完全倚靠那始终如一、以色列盼望基石的、坚定不移的恩典。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