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雅敬在位时间公元前609年至公元前598年,是约西亚王的儿子。约西亚是一位受人尊敬且具有改革精神的统治者。耶利米书22:18宣称,上帝对约雅敬的审判将极其严厉,以至于无人为他哀悼: “因此,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如此说:‘人必不为他举哀,说:‘哀哉,我的兄弟!’或‘哀哉,我的姐妹!’也不为他举哀,说:‘哀哉,我的主!’或‘哀哉,我的荣耀!’” (第18节)。约雅敬的领导,因自私自利的决定而受损,导致人民误入歧途,其结果是,人们对他的垮台毫无悲痛之感。通过将此与后来的教义联系起来,我们看到,最终以耶稣为典范的敬虔领导力,其价值不在于人类的赞美,而在于对主的服从(马太福音 20:26)。
“哀哉,我的兄弟!”和“哀哉,我的主!” (18节)的呼喊通常代表着对一位逝去贵族的普遍哀悼,但在这里却明显消失了。相反,这节经文直白地描绘了约雅敬臣民所感受到的蔑视。他的暴政使他无法获得真正的尊重,这提醒我们,真正的荣誉来自于遵行上帝的道,而不是仅仅来自政治权力或王室头衔(箴言14:34)。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句不再哀悼的宣告,是对那些将权威置于谦卑和公义之上的未来领袖的警告。
缺乏哀悼进一步表明,不顺服上帝会如何割裂社群的凝聚力。当领袖偏离公义时,他们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上帝的祝福。耶和华通过耶利米表明,以自我为中心的治理会导致被人轻视而非被人尊敬。约雅敬非但没有获得君王的尊严,甚至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
在古代犹大,即使是地位较低的族人,也常常会得到家族或集体的安葬。耶利米书22:19写道: “他必被埋葬,如同驴的坟墓,被拖出去,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门外。” (第19节)被埋葬,如同驴的坟墓(第19节)象征着极度的羞辱,强调约雅敬的结局是对王室尊严的侮辱。这一行为表明,任何违背上帝诫命的统治者都无法逃脱神圣的审判。
这样的命运表明,权力并不能保证死后获得尊重。驴的遗体既不受尊敬,也无人照料;它们被视为废物。这一强有力的象征意义表明,那些拒绝上帝之道的人将被逐出圣约团契的祝福,就像约雅敬的遗体被丢弃在耶路撒冷城门外一样。耶路撒冷,犹大的历史和精神中心,如今不再欢迎他,这凸显了对上帝之道视而不见对个人和社区造成的后果(希伯来书10:31)。
上帝曾吩咐犹大诸王要维护正义,坚守圣约。耶和华借着耶利米启示,不遵守祂的律例,将如何导致公众的耻辱。不顺服那位定义公义和慈悲的上帝,统治者便丧失了光荣离世的尊严。这提醒每一代人,真正的伟大在于忠心事奉上帝,而非自私的野心。
黎巴嫩、巴珊和亚巴琳指的是以色列广大地区及其周边的关键地点: “你们上黎巴嫩去,在巴珊扬声,从亚巴琳呼喊,因为你们所爱的都已灭绝。” (第20节)黎巴嫩位于以色列北部,以雄伟的雪松林而闻名。巴珊位于加利利海东北部,以其肥沃的土地而闻名。亚巴琳是约旦河以东的一座山脉,常与摩押附近的地区联系在一起。这些地方曾经象征着王国可以依赖的力量、资源和联盟,但如今它们却无能为力。
在这些地方“呼求”的指示,暗示着在曾经看似牢固的联盟中,人们正在绝望地寻求援助。然而,上帝宣告这些盟友,或“爱人”已被击溃,这表明寻求帮助或违背祂旨意建立联盟的政治手段是徒劳的(以赛亚书31:1)。通过驱散人们所谓的支持来源,上帝确认了唯有祂才是祂子民真正的供应者和保护者。
犹大弃绝上帝,在异邦寻求庇护,从而忽视了耶和华的保护。这节经文引导听众见证犹大的不忠腐化蔓延到何等深远。就连黎巴嫩、巴珊和亚巴琳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高点,也都将回荡着绝望的呼喊,表明背弃上帝圣约应许的后果,无处可逃。
上帝通过耶利米传达的信息揭示了一个清晰的模式: “你兴盛的时候,我曾对你们说话,你们却说:‘我不听!’你们从幼年就这样行,没有听从我的话。” (21节)繁荣昌盛使他们的心刚硬,滋生了属灵的自满。这节经文强调,成功的自满常常使人听不到耶和华的警告和指示(启示录3:17)。
上帝告诉犹大: “你们兴盛的时候,我曾对你们说话” (21节),以此提醒他们,祂并非等到灾难临到才引导他们。相反,祂持续不断地教导他们。他们拒绝听从上帝的教导可以追溯到“青年时代”,这描绘了一幅长期悖逆逐渐升级为全面叛逆的画面。他们一贯拒绝上帝劝告的模式最终导致了灾难。
这种持续的反抗与那些即使在富足或和平时期也忠于上帝并遵守祂诫命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正的虔诚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动摇。上帝寻求与祂的子民建立一种关系,无论富足还是匮乏,他们都信靠祂。祂警告犹大他们的拒绝,呼吁祂的每一代追随者反思,他们是否也在舒适和繁荣中忽视了耶和华的声音。
耶利米书22:22用牧人和情人的比喻来形容犹大那些不忠的领袖,他打算惩罚他们: “风必吹走你的一切牧人,你所爱的必被掳去;那时,你必因你一切的恶,抱愧蒙羞。” (22节)这里的“牧人”象征着犹大的领袖-君王、祭司以及引导人民的权势人物。一阵疾风将他们吹走,象征着突然的审判和他们被剥夺权力,最终使国家面临入侵或流放。
此外, “爱人”一词再次代表犹大的对外联盟。由于人民信靠这些外部伙伴关系而非倚靠上帝,这些盟友也将被掳。随之而来的是极度的羞辱和屈辱,揭露了他们罪孽的深重和自尊的破碎。实际上,审判的目标不仅是个别领袖,还有犹大在自身周围建立的虚假安全体系(以赛亚书2:22)。
上帝通过这些形象表明,悖逆最终会导致内外支撑的崩溃。不敬上帝的领袖无法再保护人民,拒绝敬畏全能者的外部势力也无法立足。这是一个超越任何单一历史背景的教训:当上帝的真理被边缘化时,一个社会的支柱,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强大,最终都会崩塌。
耶利米书22:23接着指出,居住在黎巴嫩的香柏木林中,象征着一种奢华而安全的生活方式: “住在黎巴嫩,在香柏木中筑巢的,哪,疼痛临到你,你必怎样呻吟,如同产难的妇人!” (23节)。黎巴嫩的香柏木曾是建造寺庙、宫殿和堡垒的珍贵资源。在其中“筑巢”象征着舒适和表面上的安全。然而,这节经文警告说,即使是那些看似坚强的人,也会经历痛苦的折磨,就像无法停止的分娩之痛一样。
这个比喻表明,任何程度的世俗安全都无法保护个人免受神圣审判。当上帝允许灾难发生时,它就像阵痛一样不可阻挡,不可避免。它让人想起预言的不可阻挡性:上帝的话语一旦发出,就必成就其旨意(以赛亚书55:11)。犹大人以为他们后勤上的优势和资源丰富的地位会保护他们,但这节经文推翻了这种错误的假设。
此外,它指的是一种深刻的个人痛苦,而非短暂的不适。人民将要面对的内部动荡,映射着入侵军队和政治崩溃带来的外部动乱。这痛苦的极致场景强调了其核心信息:悖逆上帝的旨意会导致深重的悲伤,不仅影响统治者,也影响到社会中所有参与罪恶的群体。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