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利米书23:25-32中,耶和华首先揭示了祂完全了解假先知的行为: “我听见那些先知托我名说的假预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做了一个梦!’” (25节)。这些假先知声称“我做了一个梦” (25节),利用一种看似符合圣经的媒介(上帝经常通过梦境说话,创世记40-41章)来授权上帝并未发出的信息。问题不在于梦境本身,而在于他们声称拥有神圣的权威,因为他们奉上帝的名预言,然而 上帝否认其内容。在耶利米统治后期的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的扩张所包围-这些虚假的神谕安抚了民众的焦虑,奉承了统治者,在上帝早已预示审判的情况下,却承诺和平(耶利米书6:14;8:11)。
主重复夸耀,揭露了奇观如何取代实质。当真实性建立在观众无法检验的经历之上时,权威便从上帝启示的话语转移到先知的魅力上。背景需要洞察力:真正的先知的负担是严酷的真理-悔改和警告-而梦境中的合唱则高呼平安与乐观。耶稣后来警告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但他们的果子却背叛了他们(马太福音7:15-20)。
上帝接着问道: “这些预言虚假的先知,就是预言自己诡诈的先知,他们的心存什么呢?” (26节) “还要到几时呢?”这句哀叹表明,长久的忍耐如今已到极限。虚假的信息源于“自己诡诈的心” (26节)-自我误导的使者误导他人。耶利米经常诊断出这个根源问题:人心若不受上帝圣言的管教,就会编造出看似真实的谎言(耶利米书17:9)。
这句话将责任从外部压力转移到内部动机。这些先知不仅仅是犯了错误;他们还怀有幻想,以求得好处-社会认可、政治利益、个人安逸。纵观圣经,真实的启示在教导众人之前,总是先直面人心(诗篇139:23-24)。然而,主在这里揭示,这种内心的清算从未发生过。
他们的目的和效果是毁灭性的: “他们想用彼此讲述的梦,使我的百姓忘记我的名,正如他们列祖因巴力忘记我的名一样” (27节)。忘记[上帝]的名字,就是忘记与上帝立约的记忆,忘记他是谁,以及他的要求是什么(出埃及记3:15;申命记6:4-9)。将上帝与巴力作比较,让人想起融合主义掏空以色列身份认同的时代(例如玛拿西统治时期)。如今,正如当时一样,宗教言论掩盖了偶像崇拜;人们继续这样的言论,却将真神换成了更容易操控的神。
请注意其中的社会机制: “他们彼此述说梦境” (第27节)。信息横向传播-点对点-直到成为新的常态。虚假的权威通过重复而非与启示相呼应而自我复制。耶利米的牧养意图很明确:用上帝的自我启示重新引导想象力,否则文化教义问答会帮你搞定。用新约的术语来说,每当有人贬低上帝的圣洁或顺服的代价时,教会都会面临同样的压力(提摩太后书4:3-4)。
上帝划定了一条辨别的界限: “得梦的先知可以述说他的梦;得我话的人,必须诚实讲说我的话。稻草和谷粒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28节)。允许“述说”梦境并非认可,而是区别对待。相反,上帝的话语必须诚实地传达-忠实于上帝的意图,并保持信使的诚实。稻草和谷粒的比喻阐明了功能:稻草有体积和外观;谷粒有营养。脱离上帝启示旨意的梦境或许令人兴奋,但它们无法维系立约的子民。
这幅图景蕴含着实用的辨别忠告:听到任何信息时,都要问问自己:“这能让人饱餐一顿吗?”真正的讲道和教导传递的是粮食-实质性的真理,能够增强人们的顺服,纠正错误,并带来希望。稻草只能暂时填饱肚子,却会使身体虚弱;那些回避悔改或用上帝的旨意取代我们自己的旨意的宗教言论也是如此。
为了弥补这种对比,上帝断言: “耶和华说:‘我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锤吗?’” (29节)。火能净化和吞噬一切;而大锤能击碎顽固的抵抗。上帝的话语并非被动的信息,而是主动的力量,能够烧毁谎言,击碎顽固之心的坚硬石头(希伯来书4:12)。在耶利米的语境中, “磐石”既可以代表拒绝即将到来的审判的公共政策,也可以代表拒绝纠正的个人内心。
这些图像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更喜欢伪造的话语:火焰令人不适;锤子发出巨响。但这种不适正是怜悯。只有燃烧着、震耳欲聋的话语才能拯救那些被自我保护的谎言所包围的人们。对基督徒来说,这最终体现在基督-道成肉身-他的教导刺穿人心,他的十字架摧毁了罪恶的统治,借着圣灵重建人心(约翰福音1:14;以弗所书6:17)。
因此,耶和华提出了第一个“反对”的指控: “耶和华说:‘所以,我必反对那些彼此窃取我言语的先知。’” (30节) “窃取”的意思是,先知们互相抄袭,以显得自己是受了圣灵的感动。问题不在于引用,而在于剽窃权威-重复使用诸如“耶和华如此说”之类的套话,却没有接受或顺服上帝的真正信息。借来的修辞手法成了借来的信誉的幌子。
这种偷窃也淡化了责任。如果每个人都重复同样的安全底线,就没有人有责任说出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真相。以西结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先知们用白灰粉刷脆弱的墙壁,以掩盖结构上的缺陷(以西结书13:10-12)。上帝反对这种言论,这意味着光有雄辩的词汇是不够的;真实性需要源于上帝,并与他启示的旨意相一致。
第二项指控进一步缩小了这种技巧的范围: “耶和华说:‘看哪,我与那些用舌头宣告耶和华说的先知为敌。’” (31节)这句希伯来语习语指的是那些用舌头宣告耶和华的圣言,试图代表上帝发言的先知。问题在于擅自妄为:援引上帝的认可来推进人类的议程。在耶利米时代,这通常意味着向受审判的法庭承诺和平、安全或迅速解救。
这是属灵的失职。当领袖们将权威的话语当作武器来证明自己的偏好时,他们就使听众无法真正悔改。耶利米的补救措施不是沉默,而是顺服:让圣经约束我们的言语,让圣洁塑造我们的语气,让问责制防止我们利用神圣的话语作为个人筹码。
第三个也是最高潮的指控达到了高潮: “耶和华说:‘看哪,那些以假梦为预言,又述说这些梦,用谎言和罔顾的夸耀使我百姓走错路的人,我必与他们反对。我没有打发他们,也没有吩咐他们,他们一点也不给这百姓带来益处。’” (32节)两种果子揭示了这棵树的真面目:误导- “使我百姓走错路” -以及无用-“一点也不给这百姓带来益处” (32节)。 “罔顾的夸耀”这个短语捕捉到了那些被当作启示而炫耀的轻率、未经检验的断言。上帝坚持授权- “我没有打发他们” (32节)-以及造就:真实的话语造就百姓(耶利米书1:10)。
“益处”是每个时代都寻求的标准。来自上帝的话语改变生命:它们带来悔改、勇气、公义和持久的希望。虚假的言语或许能令人激动或抚慰,但却不能医治、引导或使人成圣。因此,教会蒙召“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罗尼迦前书 5:20-21),尊崇真正的属灵真理,同时尊崇圣经为滋养人的粮食和拯救人的烈火/锤子。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