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六世纪初,先知耶利米传道时,犹大国正遭受外邦列强的蹂躏。在这绝望的背景下,上帝借着耶利米的信息,给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带来了安慰。经文如此宣告: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荒凉之地,无人畜牧之地,以及其中的各城,必再有牧羊人居住,使他们的羊群歇息。’” (耶利米书 1:12)。尽管毁灭迫在眉睫,但这里的应许却清晰明了——这毁灭并非永恒。 “牧羊人”一词预示着生活将回归正轨,象征着一旦动荡平息,人们将得到关爱、供应,并重建社会秩序。
耶利米先知生活于公元前626年至586年左右,经历了多位犹大君王的统治。他的事工不仅警告人们巴比伦的威胁,也预示着未来的复兴。当上帝宣告“这地方必再有牧人的住处” (第12节)时,强调了曾经荒芜、人口分散的地方,将会再次充满稳定的人烟。羊群在以色列的文化和农业生活中十分常见,这反映了审判过后,上帝施予怜悯,以色列社会得以和平重建。
经文第12节提到“这荒凉之地,无人畜牧”,象征着犹大曾经的彻底荒芜。然而,耶和华应许犹大将迎来充满活力的未来。这种复兴与后来弥赛亚的降临遥相呼应,弥赛亚在新约中也自称为好牧人(约翰福音10:11)。这位好牧人悉心牧养祂的羊群,这一意象正是源于这些关于复兴和安全的预言性应许。
上帝的应许在下一节经文中进一步延伸,超越了眼前的周边地区: “在山地的城邑、低地的城邑、南地的城邑、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周围和犹大的城邑,羊群必再次从数点羊群者的手下经过。这是耶和华说的。” (第13节)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山地地势较高,多岩石,适宜放牧;低地地势较低,土壤较为肥沃,适宜种植作物;南地是犹大南部半干旱地区,以气候干燥而闻名。提及不同的地貌特征,强调上帝的复兴将是全面的,将触及王国的每一个角落。
经文通过明确指出“便雅悯地” (第13节)和“耶路撒冷周边地区” (第13节),突出了具体的支派领地和首都区域。便雅悯是王国分裂后与犹大结盟的南方支派之一,而耶路撒冷则是政治和宗教中心。耶和华应许羊群必在牧人的手下经过,这暗示着一种有条不紊、悉心照料的关怀,既体现了治理,也体现了牧养。这有力地见证了审判之后,神的子民将再次享有平安,可以无所畏惧地清点牲畜、耕种田地。
耶利米的信息既包含警告也包含应许,这些经文突显了神复兴的信实。从城市到旷野,从便雅悯到耶路撒冷,这片土地必将充满生机,彰显神对祂立约子民永不改变的承诺。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