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尼希米记 12:31-37 含义

尼希米继续叙述道:“于是我叫犹大的首领上城墙,又设立两支大队伍,第一支队伍从城墙右边往粪门方向行进。”(第31节)这节经文突显了尼希米(约公元前445年,犹太人从被掳之地归回后)如何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感恩仪式。他让犹大的首领登上城墙,赋予了他们的游行以公民和精神上的重要意义。他们向粪门(有时也称作粪门)行进,表明即使是历史上与垃圾和城市地势低洼之处相关的区域,也被纳入了耶路撒冷重新奉献的仪式之中。

耶路撒冷城墙近期刚刚修缮完毕,这项工程是在尼希米的领导下完成的。耶路撒冷城坐落在犹大山丘之中,城墙在尼希米时代环绕着重建后的圣殿。被掳之后,这座城市一度破败不堪,但因着尼希米的殷勤和神的供应,城墙得以重建。环绕城墙的游行队伍象征着神子民重拾的安全感和希望。

尼希米任命诗班和领袖沿城墙行进的举动,表明了集体敬拜的氛围。百姓们不仅庆祝城墙的重建,更在承认他们作为上帝立约子民的身份。他们充满敬拜的游行可以提醒今天的信徒,真正的复兴会激发一种新的感恩之心,无论身处多么卑微的境地。

经文继续写道,何沙雅和犹大一半的领袖跟随他们(第32节)。这里特别提到何沙雅,他是被掳归回后民众中的一员,表明有多人参与了公开表达感恩之情。这些领袖很可能是重建后的犹太社群中的显要人物,他们与尼希米一同带领百姓。

这场公开示威活动通过让领袖和民众齐聚一堂,促进了国家的团结。何沙亚的名字在这里只是被简略提及,但他象征着那些谦卑奉献的人。他与一半的领袖一同参与,表明国家的领导层组织有序、力量均衡。社会各界都为这次活动做出了贡献。

圣经通过列举参与者的名字,强调上帝的子民蒙祂亲自拣选。他们参与敬拜活动表明,无论贡献大小,每一份奉献都在彰显上帝的信实中发挥作用。

这段经文随后提到了亚撒利雅、以斯拉和米书兰(第33节)。亚撒利雅米书兰很可能是圣殿中的祭司或利未人,而这里的以斯拉很可能是另一位领袖或祭司,与书中提到的文士以斯拉不同。他们的名字突显了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团结一致。

亚撒利雅意为“耶和华帮助了”,这反映了旧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信靠上帝的拯救。米书兰意为“朋友”或“盟友”,这有助于揭示后被掳时代社群中伙伴关系和协作的特征。这两位都为新建成的耶路撒冷城的属灵治理做出了贡献。

强调具体个人的事迹表明,社群的成功并非尼希米一人之功,而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神的仆人各司其职,他们一同前行,满怀虔诚和荣耀地敬拜那位将他们带回故土的上帝。

圣经继续列举,提到犹大、便雅悯、示玛雅、耶利米(第34节)。这些名字可能代表拥有犹大和便雅悯支派血统的个人,也可能代表拥有这些重要支派称号的祭司。它们提醒读者,在以色列分裂王国(公元前930年)之后,犹大南国历史上包含了这两个支派。

提到两个支派,表明上帝始终信守承诺,要保守余民。犹大和便雅悯都经历了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6-538年),并且是最早返回故土的支派之一。这里的示玛雅耶利米可能是祭司、利未人,或是与当地悠久的社群领袖世系相关的领袖。

尼希米通过列举这些名字,表明历史和家谱是圣经叙事的一部分。它证实了从列祖时代到大卫王(公元前1010-970年)的延续性,并最终促成了上帝子民的重建。这些细节强调了上帝的计划世代相传。

接下来,经文补充道:还有一些祭司的儿子拿着号角;还有约拿单的儿子撒迦利亚,他是示玛雅的儿子,示玛雅是玛探雅的儿子,玛探雅是米该雅的儿子,米该雅是撒迦的儿子,撒迦是亚萨的儿子(第35节)。在古代以色列,号角被用来召集人们敬拜、庆祝,或标志着重要的时刻(民数记10章)。号角的出现表明这是一场庄严而又充满喜乐的仪式。

祭司的传承有详尽的记载。撒迦利亚的家谱可以追溯到亚萨,他是大卫王的首席乐师之一(历代志上6章)。亚萨的家族以引领敬拜耶和华而闻名。通过将撒迦利亚与这些祖先联系起来,圣经揭示了以色列敬拜传统的延续性,从大卫时代(约公元前1000年)到尼希米时代(约公元前445年)。

这一家谱细节也体现了对精神传统的敬畏——强调敬拜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延续了几个世纪前由上帝设立的习俗。号角声营造出团结欢庆的氛围,人们在感恩中表达敬意。

经文继续写道:他的亲属示玛雅、亚撒列、米拉莱、基拉莱、玛伊、尼坦业、犹大和哈拿尼,带着神人大卫的乐器。文士以斯拉走在他们前面(第36节)。这些撒迦利亚的亲属,也与祭司或利未人的血统有关,他们带着大卫王曾经认可的乐器参加了游行,这凸显了从大卫时代延续至今的传承脉络。

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公元前1010-970年在位)。许多诗篇都记录了他对音乐敬拜的虔诚。这段经文通过提及大卫的乐器,将王国昔日的辉煌与如今随着被掳之民敬拜的恢复而重现的荣耀直接联系起来。这种过去与现在的衔接传递着希望与延续。

文士以斯拉曾为摩西律法在耶路撒冷的复兴做出卓越贡献,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出现象征着在属灵教导和对圣经的忠实遵循方面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以神的话语为中心,人们的赞美建立在真理之上,这对于任何集体敬拜而言都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最后,本节总结道:他们从泉门直接拾级而上,沿着大卫城的台阶,穿过大卫宫上方的城墙,到达东边的水门(第37节)。泉门位于东墙南端附近,靠近基训泉,这是耶路撒冷的重要水源。它毗邻大卫城(耶路撒冷最古老的定居点,可追溯到大卫统治时期),凸显了这条路线的历史重要性。

沿着大卫城台阶行进,游行队伍追溯了耶路撒冷历史的核心。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统治以色列,并将耶路撒冷确立为政治和精神中心。大卫之家可能指的是与他王室血脉相关的原始建筑,象征着上帝立约的承诺:大卫的后裔将在以色列的命运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东侧的水门可能靠近圣殿区域,这强调了他们的庆祝活动是如何从城市更古老、更具根基性的区域一直延伸到最能表达对上帝敬拜的地方。将这些地理细节联系起来,便能展现出这个社群敬拜的实体历程——这段历程提醒着他们以及后世子孙,他们的传承、承诺和对上帝的虔诚。

 

???? 12:27-30 ?? ← Prior Section
???? 12:38-43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4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