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尼希米记13:19-22中,尼希米努力维护安息日的圣洁,确保在圣日停止一切商业活动。经文写道:“安息日前,耶路撒冷城门天黑的时候,我吩咐人把城门关上,直到安息日过后才可开门。”(第19节)尼希米大约在公元前445年担任亚达薛西王的酒政,在犹太人从巴比伦之囚归回后,他在犹太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此特别下令关闭耶路撒冷的城门,彰显了他坚定地维护上帝诫命的领导才能。他安排自己的仆人把守城门,确保命令得到执行,这既体现了他个人的虔诚,也展现了他为维护耶路撒冷——这座位于古代犹太地区、被誉为犹太人精神中心的城市——的安息日而采取的务实做法。
尼希米的仆人亲自把守城门,这足以证明当时局势的严峻性。于是,我派仆人守在城门口,免得安息日有货物运进城(第19节)。尼希米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对抗那些可能威胁安息日圣洁的人。这凸显了公平、有序的治理对于维护属灵传统的重要性。这也预示了圣经中关于要将神的诫命置于一切之上的教导(马太福音5:17-19),强调顺服主是社群福祉的核心。
接下来,尼希米记载了一些商人试探这些界限。有一两次,各种商品的商人和贸易者在耶路撒冷城外过夜(第20节)。他们拒绝遵守新的规定,表明他们漠视安息日,很可能是出于经济动机。尼希米已经目睹了归回的被掳之人违背律法的恶果,因此他采取果断行动,防止他们重蹈覆辙。他的决心与圣经中更宏大的叙事相呼应,即忠信高于利益(出埃及记20:8-11)。
即使城门已经关闭,商人们仍然执意前来,这引起了尼希米的强烈反应。于是我警告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在城墙前过夜呢?如果你们再这样做,我就要用武力惩罚你们。”从此以后,他们就没有在安息日来过这里了(第21节)。他严厉的警告强调了他对违反安息日行为的严肃处理。尼希米对维护安息日圣洁的坚持,堪称以敬畏上帝为根基的领袖典范。商人们停止了他们的行为,这表明公正的治理加上严格的问责制,能够引导群体的行为走向顺服。
最后,尼希米将目光转向了属灵的守护者。 “我吩咐利未人洁净自己,来守安息日,为圣。我的神啊,求你记念我,照你丰盛的慈爱怜悯我。” (22节)历史上,利未人负责圣殿的事务,如今他们的职责是守护时间本身的圣洁。这一扩展的角色表明,在被掳归回后的耶路撒冷,敬拜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属灵的需要与实际生活交织在一起。尼希米个人的祷告,祈求神记念他,表明他在执行律法时,倚靠神的恩典。
尼希米盼望上帝认可他的努力,这体现了百姓与上帝之间的盟约关系。他寻求上帝的怜悯,见证了人的领导,无论多么坚定,最终都取决于上帝的恩典。他守安息日为圣的榜样,预示了耶稣后来强调的属灵原则——上帝的指引带来安息和复苏(马可福音2:27)。尼希米向上帝祈求慈爱,展现了他的谦卑,以及他对上帝祝福的倚靠,这祝福关乎以色列的复兴和属灵的兴盛。
这一幕突显了虔诚、治理和社群福祉之间的相互作用。尼希米让利未人洁净自身,确保安息日由那些分别为圣、专心服侍的人守护。提到洁净,就回到了安息日的圣洁性,并阐明了外在的行为——例如守卫城门——必须与内心对上帝律法的委身相一致。
在尼希米时代,认真遵守安息日需要积极参与社群活动,并愿意抵制文化和经济压力。领袖、商人、祭司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但都共同响应圣约的呼召,要荣耀神。尼希米的这一显著立场凸显了对神的忠诚既包含个人的信念,也包含更广泛的社会结构的支持。
尼希米关闭城门、劝阻商贩、招募利未人的举措,展现了他全心全意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置于耶和华的统治之下,表明属灵操练是群体性的,必须加以维护,避免被忽视。他恳切祈求上帝记念他,体现了贯穿整部圣经故事的亲密信赖:那些全心寻求神的人,必信靠祂的恩典回应。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