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希米记9:16-25继续忏悔祷告,强调了以色列过去的悖逆,说道:“但我们的祖宗行事狂傲;他们顽梗不化,不听从你的诫命” (16节)。这节经文回顾了归回的被掳之人的祖先如何拒绝顺服耶和华的权威,抵挡那些赋予他们生命和目标的话语。他们的顽固为不断的不忠铺平了道路,因为百姓难以在与上帝的圣约关系中保持忠诚。
这些古代先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旷野岁月。尽管那一代人对上帝的大能和拯救有着独特的理解,但他们却让骄傲和自恃掩盖了感恩和信靠。他们拒绝聆听,这对所有信徒来说都是一个警示,表明了人心刚硬,抵挡上帝真理的危险。
尼希米继续写道: “他们不肯听从,也不记念你在他们中间所行奇妙的作为。他们就硬着颈项,立了一个首领,要回埃及去,回到他们的奴役之地。但你是乐意饶恕人的神,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并不丢弃他们”(第17节)。这里他回顾说,他们的悖逆根深蒂固,他们甚至宁愿回到受压迫的地方,也不愿在旷野信靠耶和华(民数记14:4)。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沿岸,曾是以色列人的被掳之地,几个世纪之久,直到大约公元前1446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然而,尽管以色列人不信,但上帝仁慈、怜悯、不轻易发怒的本性却始终长存。
神圣的忍耐彰显了神在整个救赎历史中所彰显的坚定不移的爱,预示着耶稣最终展现的赦免(罗马书5:8)。尽管人们不断忘记神的奇妙作为,但耶和华从未离弃他们。祂不变的品格给予人盼望和信心,即使在属灵的悖逆中,祂也提供了回归的道路。
尼希米记述道:“他们甚至为自己铸了一头金牛犊,说:‘这是领你们出埃及的神!’并犯下极大的亵渎之罪” (第18节)。铸牛犊事件是以色列人最明目张胆的偶像崇拜行为之一(出埃及记32章),发生在他们奇迹般逃离埃及后不久。人们铸造了一个假神的像,将神力归于它,而不是拯救他们的耶和华。
尼希米将这种行为称为极大的亵渎,强调了转向虚假崇拜的严重性。尽管他们见证了超自然的拯救,他们仍然渴望一个有形的偶像。他们的堕落揭示了人类根深蒂固的倾向,即相信看得见的事物,而不是忠于看不见的神。这种不忠解释了为什么悔改和认罪在尼希米时代的属灵复兴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祷告继续说: “祢大有怜悯,在旷野不丢弃他们;日间云柱不离开他们,仍引导他们的路;夜间火柱也不离开他们,仍照亮他们当行的路” (第19节)。旷野是一片严酷的土地,不适合大批人独自生存。然而,神的引导同在却在日间以云柱和夜间以火柱显现,彰显祂时刻的警醒。
尽管百姓悖逆,上帝的怜悯依然彰显。即使他们轻视祂,祂也没有收回祂的帮助。以色列屡屡失败,而上帝却持续施恩,这反差彰显了祂的可靠性,也激励后世子孙,无论境遇如何艰难,都要信靠耶和华的引导之手。
尼希米补充道: “祢赐下祢良善的灵教导他们,祢未尝不赐下祢的吗哪不让他们吃,祢赐下水解他们的渴” (20节)。这凸显了上帝供应的多重层面:圣灵的属灵引导、天上每日的粮食(吗哪)以及超自然的水供应。每一个方面都彰显了上帝对以色列人全方位的关怀,在漫长的旷野岁月中,祂满足了以色列人的每一个需求。
赐下吗哪预示着耶稣自称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6:35),这强化了上帝持久的怜悯不仅限于肉体的生存,也延伸到灵性的滋养。即使他的子民忘恩负义,耶和华也没有停止他的慈爱。
然后,尼希米说: “你的确在旷野养育了他们四十年,他们一无所缺;他们的衣服没有穿破,他们的脚也没有肿。”(第21节)“四十”这个数字在圣经中常常表示考验或准备,而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四十年旅居,既是一段不信的时期,也是一段为未来做准备的时期。
他们的衣服完好无损,双脚健壮,彰显了上帝奇妙的眷顾(申命记29:5)。尽管他们或许曾怀疑上帝的旨意,但回顾这段时期,他们却能在每个细节中看到上帝的怜悯。他们在险恶环境中生存了四十年,为他们对未来拯救的信心奠定了基础。
尼希米继续写道: “你又将列国和列邦赐给他们,定他们的疆界,作为他们的分地。他们占领了希实本王西宏之地,和巴珊王噩之地(第22节)。这些土地位于约旦河以东(即今天的约旦河和叙利亚部分地区),西宏和噩在历史上都是强大的国王,他们曾阻止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21:21-35)。
上帝帮助以色列战胜这些统治者,彰显祂信实,履行了几个世纪前(约公元前2091年)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即使在异邦,耶和华也为祂的子民掌权,表明世上没有任何君王能够阻碍祂的宏伟计划。
尼希米进一步说道: “你使他们的子孙多如天上的星,领他们进入你应许他们列祖要去得为业之地” (第23节)。这暗示了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上帝应许亚伯拉罕有无数的后裔,将承受那地为业(创世记15:5-7)。以色列人的繁衍和进入迦南,表明上帝的时间表可能比人类的预期更长,但祂的约是坚定不移的。
这种繁衍不仅是为了增加人口,也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和力量来居住和管理新的领土。几代人之后,尼希米和他那些归来的流放同伴们回顾往事,铭记上帝确实实现了他的应许。
于是,他们的子孙进去得了那地。你从他们面前制伏了迦南人的居民,将迦南人和他们的君王,并那地的居民,都交在他们手中,任凭他们任意待他们(第24节)。虽然征服迦南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上帝最终制服了当地居民,彰显是耶和华赐予了胜利,而非以色列人自身的力量。
以色列的扩张开启了其历史的新篇章。脱离奴役和旷野漂流后,以色列人终于领受了上帝应许的具体印证。然而,伴随这份恩赐而来的是责任,即在新得的祝福下保持忠诚。
最后,尼希米记述道: “他们攻占了坚固的城邑和肥沃的土地。他们得着了充满各样美物的房屋、凿成的水池、葡萄园、橄榄园,以及丰饶的果树。他们吃饱喝足,身体肥胖,因祢的大恩而欢喜(25节)。这些祝福彰显了应许之地的丰饶,从坚固的城邑到丰饶的农田。凿在岩石上的水池提供了可靠的水源,肥沃的田地满足了人们的一切物质需求。”
尼希米在颂扬这些真理的同时,提醒他的同代人,他们在故土所发现的丰盛,最终都源于耶和华的恩典。虽然上帝的子民常常将祝福视为理所当然,但这节经文表明,这些供应是上帝恩惠的直接结果。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