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使徒行传 21:1-6 含义

在使徒行传 21:1-6 中,保罗完成了穿越地中海前往以色列/犹太的最后一段航程,但随着他接近耶路撒冷,他的朋友们开始为他担心。

在使徒行传 20 章中,保罗在罗马帝国进行了多年的第三次传教之旅。他决定返回耶路撒冷,希望能及时到达圣城庆祝五旬节。从马其顿和罗马亚细亚行省返回时,保罗避免访问以弗所城。他担心自己会被引诱在那里的信徒群体中停留太久。相反,他在邻近的米利都城停留,并召集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与他会面。

保罗警告长老们,假教师会来试图败坏以弗所教会。他还告诉他们,他再也不会见到他们了,圣灵曾多次告诉他,他将在耶路撒冷受苦并被俘虏。长老们哭了,拥抱了保罗。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亲临了这一特殊事件。他是陪同保罗返回以色列的牧师团队之一(《使徒行传》20:6)。他写道:

我们与他们分开后就起航,直航到科斯岛,第二天到罗得岛,从那里到帕塔拉(第 1 节)。 

他们与以弗所的长老们分开后,继续乘船返回以色列。在前一章和本章中,路加记录了保罗团队在旅途中停靠的各个地方的细节。使徒行传中的其他游记也有详细的记载,但可能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路加亲自参加了这次旅行。早期的旅行情节是基于路加所得到的二手记录。

但在这里,路加能够提供他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关于地点的细节更加丰富和细致。在使徒行传 16:11-12 中,他是保罗团队的一员,在航行期间多次停留。在使徒行传后面的另一次海上航行中,路加同样亲身经历过,并将提供他们在旅途中经历的所有细节(使徒行传 27-28)。这符合路加的目标,即根据他对目击者的调查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尽可能详细地在他的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写下“确切的真相”(路加福音 1:1-4)。

保罗和他的团队从米利都启航直奔科斯岛,这是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第三大岛。多德卡尼斯群岛由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现代土耳其)西南海岸的十五个相邻岛屿组成。

第二天,保罗和同伴们到达了罗得岛,这是十二群岛中最著名、最大的岛屿。罗得岛曾拥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太阳神巨像”,这是一座 108 英尺高的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雕像,俯瞰着港口。公元前 226 年的一场地震将雕像的腿部震倒,但它被留在了原地。保罗和他的团队可能在罗得岛停靠时看到了这座巨大雕像倒塌的情景。

他们从罗得岛抵达港口城市帕塔拉帕塔拉是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现代土耳其)南部海岸的一座城市,因此保罗暂时停止了岛屿之旅,返回了大陆。帕塔拉属于罗马的吕西亚-潘菲利亚行省。值得注意的是,圣尼古拉斯是在保罗短暂停留帕塔拉两百年后出生的。基督信仰在后来的岁月中传播到了保罗所经过的所有这些地方。

帕塔拉,保罗和同伴不得不另找一艘船继续向东航行。他们沿着小亚细亚海岸航行的那艘船显然不会再继续航行了,也许已经折返以完成贸易路线。

但公元一世纪的地中海船只往来频繁。保罗和同伴们继续回家,找到一艘要去腓尼基的船,我们就上船启航(第 2 节)。

这艘船目的地是腓尼基,也就是现在的黎巴嫩。腓尼基(“紫色的土地”)是这个古老地区的希腊名字,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泰尔和西顿至今仍矗立在那里。腓尼基人是古代迦南人(创世记 10:15)。耶稣在传道期间,曾短暂地去过泰尔,一位迦南妇女对他印象深刻,她表现出极大的信心,相信耶稣可以治愈她被魔鬼附身的女儿。尽管她是个外邦人,但这位妇女仍坚持请求耶稣治愈她的女儿(马可福音 7:24-31,马太福音 15:21-28)。

这艘从帕塔拉出发的货船(第 3 节)计划穿越地中海,驶往腓尼基的泰尔港(第 3 节),这是通往中东的主要港口和门户之一。腓尼基位于以色列北部,距离不远。保罗和他的团队登上船,启航,越来越接近耶路撒冷,保罗在那里将要承受痛苦。

路加指出,船驶过了岛国塞浦路斯的南部:我们看见了塞浦路斯,就从左边驶去,往叙利亚去(第 3 节)。

塞浦路斯是保罗和他最初的传教伙伴巴拿巴第一次传教之旅中传福音的地方。他们从岛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使徒行传 13:5-7)。在他们第二次传教之旅的前夕,保罗和巴拿巴对是否要带约翰马可一起去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约翰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在第一次旅行中抛弃了他们。

保罗和巴拿巴无法达成一致,于是分道扬镳,巴拿巴带着约翰·马可去了塞浦路斯。《使徒行传》没有提到保罗曾经返回塞浦路斯。巴拿巴在塞浦路斯出生和长大(《使徒行传》4:36),显然曾多次在那里传道,直到他生命的尽头。根据传统,他在萨拉米斯城殉道。

但在使徒行传 21 章中,保罗的船并没有停在塞浦路斯,只是在看得见的地方停在船的左侧,这意味着他们航行到了岛的南部。船继续航行到叙利亚,这是罗马的一个行省,腓尼基地区也包括在内。

漫长的海上航行终于结束了,保罗、路加和其他人抵达中东港口,在泰尔登陆,因为船要在那里卸货(第 3 节)

自青铜时代以来,泰尔就已存在并有人居住。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4700 年。在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期间,它与以色列结盟(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大卫从黎巴嫩购买了雪松木材和其他材料,并聘请了工匠,供所罗门用来建造耶路撒冷圣殿。

泰尔国王希兰将这些材料沿海岸运往犹太港口,并派遣一名泰尔工匠帮助建造圣殿(撒母耳记下 5:11、列王纪上 5:1、列王纪上 5:6-12、列王纪上 9:26-28)。在以斯拉时代,泰尔的香柏木再次被用来重建圣殿(以斯拉记 3:7)。也有许多预言提到对泰尔的审判(以赛亚书 23:1-18、耶利米书 25:22、47:4、以西结书 26:1-21、27:1-36)。泰尔曾因向以东贩卖奴隶而受到上帝的谴责(阿摩司书 1:9-10)。

在公元一世纪,泰尔仍是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保罗所乘的是一艘货船,原计划在泰尔卸下一些不明货物

我们知道泰尔有一座教会:我们找到门徒之后,就在那里住了七天;他们被圣灵感动,不断告诉保罗不要踏入耶路撒冷(第 4 节)。

当耶稣的信徒在司提反被杀后遭受迫害时(使徒行传 8:1-3),大多数人逃离了耶路撒冷。有些人去了腓尼基,向他们的犹太同胞传福音(使徒行传 11:19)。因此,泰尔(和托勒密,使徒行传 21:7)的信徒社区可能始于难民进入该地区时。保罗可能已经认识这些门徒,因为他在几年前第一次传教旅行后返回途中也和腓尼基信徒住在一起(使徒行传 15:3)。

路加描述了保罗和同伴们如何前往泰尔门徒家,并在城里住了七天。经过这么多天的海上航行和在船上睡觉之后,在前往耶路撒冷之前,在陆地上的一个地方休息一周可能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解脱。

在那里,泰尔的门徒们不断通过圣灵告诉保罗不要踏入耶路撒冷。正如圣灵在保罗去的每一个城市都庄严地向他作证,告诉他“捆锁与患难”在等待着他一样,这些信徒也通过圣灵收到了同样的信息(使徒行传 20:23)。通过圣灵,或者“因为圣灵的感动”,他们预感到如果保罗去耶路撒冷,他会有不祥的预感。

经文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圣灵命令保罗避开这种危险,不要去耶路撒冷。保罗始终服从圣灵的指示(使徒行传 16:6-10、18:9-11、加拉太书 5:16-17、哥林多前书 2:12-13)。在使徒行传 20:22 中,保罗似乎在说圣灵亲自指引保罗去耶路撒冷。圣灵在为保罗在耶路撒冷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准备。

同样,耶稣知道他去耶路撒冷是为了死,他的门徒试图劝他不要去(马太福音 16:21-22,约翰福音 11:7-8,16)。保罗准备受苦,甚至死亡;正如他告诉以弗所长老的那样,他“不以性命为宝贵”(使徒行传 20:23)。从基督最初呼召保罗时,他就被告知他将受苦(使徒行传 9:15-16)。他以前经历过苦难,并且知道他会再次经历这种苦难(哥林多后书 11:25)。

保罗正在效仿基督的榜样(哥林多前书 11:1)。他正在采用与耶稣相同的“phroneo”或心态,正如保罗在写给腓立比信徒的信中鼓励他们那样。在写给腓立比人的信中,保罗描述了耶稣的心态(“phroneo”)是如何选择在所有事情上服从上帝,直到死在十字架上。这是因为耶稣相信上帝的承诺,上帝会以他忠实的见证作为回报,让他成为万物的王(腓立比书 2:5-11)。他的“phroneo”心态是上帝的回报。

无论保罗的未来会经历怎样的痛苦,他都选择忽略它,将目光放在上帝对他应许的奖赏上。保罗将注意力集中在奖赏上(哥林多前书 9:24,腓立比书 3:14)。

此外,保罗不一定会在耶路撒冷去世。圣灵只警告他“捆锁与患难”(使徒行传 20:23)。然而,泰尔的门徒不想看到他们的朋友受苦,所以他们一直告诉保罗远离耶路撒冷,哪怕是短暂的,也不要踏足那里一段时间,而是要完全避开耶路撒冷

保罗和泰尔的门徒都得到了圣灵的相同信息,但保罗坚信这是他被召唤去完成的耶稣基督福音的一部分(使徒行传 20:24)。门徒们理所当然地将圣灵的启示视为用来保护保罗的信息。

但保罗不听泰尔人的劝说。他决心前往耶路撒冷。因此,在泰尔停留了七天后,他继续上路。路加描述了泰尔的信徒们如何热情地向保罗和他的团队告别:

在那里的日子结束后,我们便离开,上路了。他们带着妻子儿女,护送我们,直到我们出城。我们跪在沙滩上祷告后,便彼此告别(第 5 节)。

他们在泰尔待了整整一个星期,结束了在那里的旅程后,保罗和他的团队回到港口,沿着腓尼基海岸向南航行,到达犹大的港口。泰尔的信徒们护送他们走出城市,走到岸边。

路加描述了信徒们的全家如何送别他们:他们带着妻子和孩子护送他们到船上。离开前,保罗的队伍和泰尔人一起在岸边祈祷。直到他们跪在海滩上祈祷后,他们才互相告别

虽然保罗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不去耶路撒冷,但泰尔的信徒和他们的家人关心保罗和他的使命。他们花时间祈祷,很可能是为了保罗的安全,而保罗和他的团队可能花时间祈祷泰尔的信徒坚持信仰、服从上帝、相互和谐(提摩太后书 1:13-14、加拉太书 6:9、歌罗西书 3:12-14、罗马书 12:9-21)。

于是他们告别,保罗的团队就离开了:然后我们上了船,他们又回家了(第 6 节)。

这对信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使有分歧,也要保持友谊、支持和感情。在保罗和他们在一起的一周里,泰尔的信徒们一直告诉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保罗离开后,他们可能还没有停止对他的担心,但尽管他们有分歧,他们还是以友好、友爱的方式分手了。最终,泰尔人和保罗都必须相信上帝对结果的主权。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 20:25-38 ?? ← Prior Section
???? 21:7-14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