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使徒行传 23:16-22 中,保罗的侄子向保罗和罗马指挥官告知了暗杀保罗的阴谋。
在上一节中,我们看到四十多个犹太人发誓,除非杀死保罗,否则绝不吃不喝。计划是,祭司长们会要求对保罗进行第二次审判,然后趁罗马人将保罗押往议事厅时,刺客们会在保罗接近他们之前伏击他。
但保罗姐姐的儿子听见了他们的埋伏,就来到营里告诉保罗(第 16 节)。
上帝的安排,保罗姐姐的儿子不知怎么听说了谋杀他叔叔的阴谋。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并没有告诉我们保罗姐姐的儿子是如何得知这起谋杀保罗的阴谋的。他可能和他叔叔一样是个法利赛人。这是圣经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提到保罗有侄子甚至妹妹。路加在这里提到他们的身份,表明他们在他写作时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于即使提到他们,也不会让他们陷入危险。
谋害保罗的阴谋是由四十多人、祭司长和长老们策划的(使徒行传 23:12-15)。知道秘密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泄露出去。显然有人透露了这次伏击,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保罗侄子的耳朵里。
保罗在传福音事工中,曾多次遭遇暗杀,但每次都被保罗提前察觉,从而挫败(使徒行传9:23-25,14:5-6,20:3)。此处风险更高,因为该阴谋是基于四十多名刺客与以色列祭司长和长老的勾结。
于是,保罗姐姐的儿子为了救他叔叔的命,就来到兵营里告诉了保罗。兵营很可能位于安东尼亚堡垒,这是圣殿建筑群西北角的一座塔楼。保罗显然被允许接待访客。他的侄子被允许与他私下交谈。直到他告诉保罗伏击计划后,保罗才将阴谋告知罗马人:
保罗叫了一个百夫长来,说:“你领这少年人去见千夫长,他有事要禀报。” (第 17 节)
耶路撒冷驻扎着多位百夫长。每位百夫长统领100名士兵。所有百夫长都受千夫长-“罗马营的统帅”(使徒行传21:31)-的领导。第26节揭示了这位千夫长的名字是克劳狄·吕西亚。作为千夫长,他统领着1000名士兵。
保罗顺着上级命令上报,好让吕西亚得知这起暗杀计划。他吩咐一个百夫长带他的侄子去见千夫长,因为保罗的侄子有事要禀报。
对罗马人来说,保住保罗的性命并防止暗杀至关重要。耶路撒冷多年来政局动荡,起义和暗杀屡见不鲜。千夫长最初逮捕保罗时,误以为保罗是近年来煽动短暂叛乱的埃及叛乱分子(使徒行传 21:37-39)。克劳狄·吕西亚的职责是维护耶路撒冷的平静,防止犯罪(尤其是冷血谋杀),维护罗马的和平。
罗马人现在愿意听保罗侄子的情报,
于是领他去见千夫长,说:“囚犯保罗请我来,求我领这少年人来见你,他有事要告诉你。”
千夫长拉着他的手,走到一边,开始私下询问他:“你有什么事要告诉我?” (18-19节)。
百夫长牵着保罗侄儿的手,领他去见耶路撒冷罗马卫戍部队的指挥官。百夫长牵着侄儿的手,或许暗示着他年轻,而且显然有些紧张。值得注意的是,圣经中有很多罗马百夫长行为高尚的例子:
也许这就是保罗用百夫长的盔甲和武器来比喻信徒在勇敢而高尚地与撒旦及其错误观点作斗争时每天应该穿戴和使用的精神盔甲的原因之一(以弗所书 6:10-18)。
百夫长重复了保罗的请求: “囚犯保罗请我来,让我带这个年轻人来见你,因为他有事要告诉你。” 百夫长不一定知道这是保罗的亲戚。他不知道保罗这位陌生的朋友是谁,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消息要汇报。但保罗被囚禁了几天,一直和这些士兵待在一起,似乎已经与这些俘虏建立了某种信任和尊重。
罗马人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一群犹太人和他们的祭司要杀这个人;他们不知道这场骚乱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保罗是做错了什么,还是完全无辜。但他们知道保罗是罗马公民。我们之前就看到,他们非常小心,不虐待罗马公民(使徒行传 22:26)。
此时,他们乐于听取保罗朋友的汇报,因此千夫长克劳狄·吕西亚愿意按照保罗的要求,听取这位线人的汇报。他牵着保罗侄子的手,由于保罗的出现和目的周围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氛,于是进行了一次私密的谈话。克劳狄·吕西亚走到一旁,开始私下询问保罗侄子,避开其他士兵或可能的间谍。在其他人听不到的地方,千夫长问保罗侄子: “你有什么事要向我汇报?”
保罗的侄子向克劳狄·吕西亚详细讲述了他告诉保罗的一切,以及第二天计划实施的暗杀阴谋的全部内容:
他说:“犹太人已经约定请你明天带保罗到议会,假装要更彻底地询问他的情况。
所以,不要听从他们!因为他们有四十多人埋伏,已经发了咒,若不杀他,就不吃不喝。现在他们预备好了,等候你的应许” (第 20-21 节)。
一些犹太人,包括那些将执行暗杀的人,以及那些将保罗引到公开场合的人-祭司长和长老们-正在策划一个阴谋。犹太领袖们已经商定,请求罗马千夫长明天将他的囚犯保罗带到议会厅再次受审,假装要对他进行更彻底的调查。
第一次审判几分钟内就变得混乱不堪,所以这成了欺骗罗马人的有效诡计。罗马将军很可能被重新审判囚犯的合理要求所蒙骗。如果不是保罗的侄子把这个消息告诉罗马人,保罗很可能已经被暗杀了。
保罗的侄子解释说,这个重审邀请只是一个谎言,目的是让保罗容易受到伏击: “所以不要听信他们。” 保罗被押送接受第二次审判时,有相当数量的刺客-超过四十名武装人员-正在等待他。
为了强调这一谋杀阴谋的严肃性,保罗的侄子告诉克劳狄斯·吕西亚斯,这些阴谋者将如何完成他们的使命:他们发誓,除非杀死保罗,否则不吃不喝;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你的承诺。
这里和第12节都使用了希腊语“anathematizō”。第12节翻译为同谋者用“誓言”约束自己,而这里则翻译为他们用诅咒约束自己。这两个例子中用的都是同一个词,英语单词“anathema”就是从这里来的,用来形容被诅咒的人。
这突显了这阴谋的严重性。这些人并非只是空谈如何杀死保罗。这是一个真正的谋杀计划,他们用誓言或咒语约束自己,宣告自己要完成这个计划,否则就会饿死。这本身就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咒语:不杀保罗,就不吃不喝。
保罗的侄子最后解释了这个计划的紧迫性,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你的承诺。阴谋家们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就绪-开始实施欺骗。也许已经有信使在路上了,去请求千夫长明天带保罗去参会。他们期待千夫长承诺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然后陷阱就会被触发。
多亏保罗侄子的勇气和机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指挥官得知这一消息后,敦促大家保密。
于是千夫长释放了这名年轻人,并嘱咐他说:“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将这些事告诉我。” (第 22 节)
作为罗马统帅,克劳狄·吕西亚肩负维护耶路撒冷和平的重任。过去几天,耶路撒冷已经发生了两起骚乱(使徒行传21:30,23:10),现在又发生了一起暗杀阴谋,这一切都围绕着他的囚犯保罗展开。
事态愈演愈烈,犹太人想要杀死保罗的决心已达沸点。如果保罗未经正式定罪或宣判就被处死,对千夫长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他决定放走这个年轻人-保罗的侄子-但在此之前,他指示保罗对此事保持绝对沉默。
保罗的侄子奉命不许任何人透露他已将这些事-这个阴谋-告知罗马将军。既然将军知道了这些阴谋家的意图,他就能识破他们的阴谋。但如果他们发现有人将他们的计划告知了他,他们自然会改变计划,而克劳狄·吕西亚又会对他们下一步的行动一无所知。
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密谋者得知罗马人知道了暗杀阴谋,他们可能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杀死保罗,甚至冲进军营。近年来,已经发生过两次叛乱,一次发生在旷野,另一次发生在耶路撒冷,都被总督菲利克斯镇压了(约瑟夫, 《犹太古史》 ,第二十卷,第八章第六节)。
在使徒行传 23 章中这些事件发生后不到十年,犹太人起义成功攻占了安东尼亚堡垒并杀死了那里的罗马驻军(公元 66 年),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导致耶路撒冷被罗马摧毁(公元 70 年)。
既然知道犹太人多么渴望杀死保罗,克劳狄·吕西亚便会立即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护送保罗安全抵达犹大海岸,也就是总督驻扎的凯撒利亚城。在那里,总督菲利克斯可以接手调查,并在远离耶路撒冷危险的街道的地方进行更安全、更公正的审判。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