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使徒行传25:1-6中,一位新的罗马官员非斯都获得了犹太总督的职位。大祭司和长老们将借此机会再次挑起对保罗的起诉。
保罗在犹大的凯撒利亚城被囚禁了两年。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在使徒行传21-25章详细记述了导致他被囚禁的事件。保罗在五旬节期间访问耶路撒冷时,遭到来自罗马亚细亚行省(今土耳其西部)犹太人的袭击。他被诬告带了一个外邦人进入圣殿的内院。此后,大祭司和其他犹太领袖多次试图置保罗于死地。罗马人虽然保住了保罗的生命,但一直没有释放他。
前任犹大总督安东尼·菲利克斯(Antonius Felix)确保保罗在凯撒利亚得到妥善照顾,但过去两年却将他囚禁,希望从保罗那里得到贿赂。菲利克斯被免职后,为了讨好犹太领袖,他把保罗囚禁起来。
新任总督波求·非斯都现在负责看管这名政治犯。
路加告诉我们,非斯都接任犹太总督后不久就去了耶路撒冷:
非斯都到达该省后,三天后从凯撒利亚上耶路撒冷(第 1 节)。
罗马人统治犹大时,将凯撒利亚作为权力中心,看重其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地理位置。耶路撒冷虽然是犹太人的真正首都,但它距离海边有几天的路程,位于犹大的山丘上,犹太精英在那里掌管宗教事务,并在圣殿中进行礼拜和祭祀。
凯撒利亚则是由希律大帝重建的城市,并献给尤利乌斯·凯撒。那里有一座美丽的宫殿,供历任总督居住,宫殿里还有一座奥林匹克标准的游泳池,可以俯瞰大海。
城内还建有赛马场(跑马场)和竞技场,用于举办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如有必要,可以乘船快速返回罗马。鉴于凯撒利亚的便利设施和罗马式建筑,与耶路撒冷相比,对罗马总督来说,凯撒利亚是一个更加熟悉和舒适的地方。
然而,耶路撒冷是犹太人最重要的城市,总督必须定期前往那里。耶稣被捕受审时,前任总督本丢·彼拉多就在耶路撒冷(马太福音27:1-2)。
作为新任总督,波求·非斯都抵达他被指派管理的省份后,仅三天就从凯撒利亚前往耶路撒冷。他很可能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并与犹太人的领袖会面。在介绍期间,犹太领袖们特意向他请愿,要求他处理保罗的事: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领袖就控告保罗(第 2 节)。
祭司长是撒都该人,也是犹太公会的成员,公会是犹太领袖的法庭,负责指导犹太人民并审判文化和宗教事务。
祭司长负责管理圣殿内的一个市场,在那里兑换货币,专门购买高价的祭牲(马太福音21:12,约翰福音2:13-22)。他们也属于公会,公会由祭司(撒都该人)、拉比(法利赛人)和文士组成。
公会(Sanhedrin)是罗马统治下最有权势的犹太人议会,但却无权判处死刑。只有罗马才能做出这样的判决。正因如此,耶稣时代的公会才向彼拉多请求批准处死耶稣(约翰福音18:31)。此后,公会一直在罗马的批准之外行事,处死了许多基督徒,从司提反开始(使徒行传7:57-58,9:1,26:10)。
然而,罗马仍然掌权。公会不能强行或秘密地将保罗带回。因此,当非斯都在耶路撒冷时,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领袖们聚集在非斯都面前,请求他将保罗带回耶路撒冷。他们向非斯都控告了保罗。目前尚不清楚他们的指控是什么,因为后来,当他们仅仅因为宗教分歧而起诉保罗时,非斯都似乎感到惊讶(使徒行传 25:18-19)。
但在与非斯都的第一次会面中,祭司长和领袖们“求定保罗的罪”(使徒行传 25:15),并坚持要求非斯都将保罗送回耶路撒冷交给他们看管:
他们催促他,求他对保罗做出让步,将他带到耶路撒冷(同时,在路上设下埋伏要杀死他) (第 2-3 节)。
他们催促非斯都这件事,表明他们非常重视处理保罗的事。尽管已经过去两年了,祭司长们仍未放弃处死保罗。他们要求非斯都对保罗做出让步,这意味着他同意将保罗监禁,并将他交还给犹太精英进行审判。这就需要保罗迁往别处,以便他能被带到耶路撒冷,在那里公会召开会议,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同时设下埋伏,要在保罗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将其杀害。这和他们两年前计划的计划基本相同,当时一些同谋者试图在保罗被带出罗马军营,前往公会受审时将其杀害(使徒行传 23:14-15)。保罗的侄子得知了这一阴谋,并向保护保罗的罗马千夫长报告,这才导致保罗被秘密带离耶路撒冷,前往安全的凯撒利亚,躲避敌人的阴谋(使徒行传 23:30)。
虽然计划被推迟了,但大祭司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现在打算在从凯撒利亚到耶路撒冷的路上实施。如果实施,就能避免任何审判或罗马批准处死保罗的必要。保罗将被暗杀,他对大祭司政权的威胁也将立即终结。
这次暗杀也可能发生在一些不一定牵连大祭司的情况下。保罗的遇害发生在他们的城市和势力范围之外。当时,拦路抢劫、暴乱和狂热分子入侵在犹大很常见。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描述了非斯都统治初期犯罪的升级:
非斯都到了犹太,正逢强盗侵扰犹太,各村庄都被烧毁,抢劫一空。那时,被称为“匕首党”(Sicarii)的强盗人数增多。
(约瑟夫斯, 《古物》 ,第二十卷,第 8.10 章)
如果保罗在路上遭到伏击和暗杀,他似乎只是该省日益严重的暴力事件的又一个受害者,而犹太公会似乎对此事毫不在意。
非斯都的回应表明,他正试图与当地领导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将使他与臣民的长老们合作,顺利完成巡抚的任期。他提议在凯撒利亚再举行一次听证会,以便他能够合法地将保罗的监护权移交给大祭司:
非斯都回答说,保罗被关押在该撒利亚,他自己很快就要离开。
“因此,”他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可以跟我一起去,如果这个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可以起诉他” (第 4-5 节)。
他告诉犹太领袖,保罗被关押在凯撒利亚。他们可能不知道保罗是否还在凯撒利亚。非斯都告诉他们,保罗还在那里。在权力从腓力斯移交给非斯都期间,非斯都显然在保罗前往耶路撒冷之前就已获悉他被囚禁的消息(使徒行传 25:14)。现在,他正准备离开耶路撒冷,返回凯撒利亚。
他不想当天就做决定,因为他自己很快就要离开耶路撒冷(第4节) 。我们还从本章后面非斯都和亚基帕二世王的对话中了解到非斯都告诉祭司们的其他事情。非斯都解释说,他告知(或提醒)犹太当局,他不能一经要求就交出囚犯。必须进行审判:
我回答他们说,罗马人没有这样的习惯:在被告与原告面对面,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之前,就把罪犯交出去。
(使徒行传 25:16)
但由于他很快就要前往保罗被关押的凯撒利亚,非斯都安排祭司在那里嘱咐他。
非斯都对祭司长们说:“所以,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要跟我一起去,如果这个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让他们起诉他。”
非斯都为犹太领袖提供了起诉保罗的机会。他邀请祭司和长老中有权势的人与总督一同前往凯撒利亚。前任总督腓力斯也在凯撒利亚为保罗举行了审判,当时的大祭司亚拿尼亚、他的律师和一些犹太长老都出席了审判(使徒行传 24:1)。
腓力斯拖延审判,将保罗囚禁起来,希望以此获得贿赂(使徒行传24:26)。新任总督非斯都允许有影响力的犹太领袖在新任法官(非斯都本人)面前再次起诉保罗,以证明这个人(保罗)是否有任何罪状。
犹太领导层显然同意了这一提议。
路加记载,非斯都在他们中间待了不到八到十天,就下到凯撒利亚的总部去了(第6节)。显然,非斯都认为八到十天只是短暂的停留,因为在第四节的前面,他告诉犹太领袖他很快就要离开耶路撒冷。这给了犹太领袖时间决定谁将陪同总督前往凯撒利亚,并制定策略来起诉保罗,证明他犯了错。
回到凯撒利亚后,第二天就举行了审判:第二天,非斯都坐在法庭上,下令将保罗带上来(第 6 节)。
法庭是审判官的座位。非斯都亲自担任审判官,监督此次审判。保罗被命令离开牢房,接受另一次审讯,届时,有影响力的犹太领袖将试图将他重新拘押。他们不需要证明保罗是个恶毒的罪犯,只需要证明他的罪行违反了犹太律法。
如果保罗的罪行仅仅是宗教性质的,罗马总督或许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收留这个人。他们的目标是让非斯都把保罗交给他们看管。然后,在返回耶路撒冷的途中,保罗就会遭遇伏击而死。
但正如路加在下一部分中报道的那样,保罗有一张王牌,可以让他避免被交给敌人,同时实现上帝的旨意(使徒行传 23:11)。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